温升试验机的试验操作步骤
温升试验机的试验操作步骤需结合具体测试对象(如插头插座、电机、低压电器等)和对应的国家标准,但核心流程基本一致。以下是通用操作步骤,实际执行时需根据产品特性和标准细节调整:
一、试验前准备
1、样品检查与准备
1.1确认测试样品(如插头、电机、开关)外观完好,无破损、变形,符合产品标准要求(如型号、规格与测试参数匹配)。1.2若样品需预处理(如电机需空载运行 10 分钟预热),按对应标准执行(如 GB/T 1032-2012 对电机的预处理要求)。
2、设备与仪器检查
2.1检查温升试验机的电源、负载输出模块、温度传感器(热电偶、Pt100 等)是否正常,校准证书在Y效期内(传感器误差需≤±1℃,符合 GB 2099.1 等标准)。2.2确认环境控制模块(如恒温箱)能稳定在试验环境温度(通常为 25℃±2℃,T殊标准可能要求 20℃±5℃),记录初始环境温度。
3、样品安装与传感器布置
3.1根据样品类型固定安装:如插头插座需插入配套插座,电机需固定在测试台,开关需接入测试回路。3.2布置温度传感器:(1)触点、绕组等关键部位需直接接触(如热电偶粘贴或缠绕),确保良好热传导;(2)外壳表面需避开通风口,传感器与表面紧密贴合(可用导热胶固定);(3)若采用 “电阻法" 测电机绕组温升(GB/T 1032),需连接电阻测试线,记录初始冷态电阻。
二、试验参数设置与启动
1、参数设定
1.1输入测试负载参数:根据样品额定值设定电流(如插头额定 10A 则加载 10A)、电压(如 AC 220V)、功率因数(感性 / 阻性负载,模拟实际工况)。1.2设定数据记录频率:通常每 1~5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、电流、电压数据(确保能捕捉温度稳定过程)。1.3设定A全保护阈值:如Z高温度上限(防止样品过热损坏)、过流保护值(如 1.2 倍额定电流)。
2、回路连接与检查
2.1按电气原理图连接测试回路:样品串联接入负载输出端,确保接线牢固(避免接触不良导致额外温升),零线、地线连接正确。2.2通电前模拟测试:检查负载输出是否正常,温度传感器是否能正常采集数据(无断路、短路)。
3、启动试验
3.1启动设备,先施加 50% 以下负载预热 1~2 分钟(避免瞬间冲击),再逐步升至额定负载。3.2记录启动时间,实时监控温度曲线和负载参数,确保无异常(如电流波动超过 ±5% 需停机检查)。
三、试验过程监控与稳定状态判定
1、实时监控
1.1观察温度变化趋势:初始阶段温度快速上升,随后增速放缓,直至趋于稳定。1.2每 30 分钟检查一次传感器接触情况(防Z脱落)、环境温度是否偏离设定值(若波动超过 ±3℃需暂停试验)。
2、稳定状态判定
2.1按标准定义,当连续 1 小时内测试点温度变化≤1℃(部分标准为 30 分钟内≤0.5℃),判定达到热稳定状态。2.2若样品在达到稳定前温度超过标准限值(如插头温升≥70K),需立即停机,记录 “不合格" 结果。
四、试验终止与数据记录
1、停止负载与降温
1.1达到稳定状态后,先切断负载电流,保持传感器连接,记录Z终温度(热态温度)。
1.2若用电阻法测绕组温升,需在断电后 10 秒内记录热态电阻(避免温度下降影响结果),按公式计算温升:
(R1为冷态电阻,R2为热态电阻,t1为冷态温度,t2为热态环境温度)
2、数据整理
2.1计算各测试点温升:温升 = 热态温度 - 环境温度(取稳定阶段的环境温度平均值)。2.2对比标准限值:如插头插座按 GB 2099.1,温升需≤70K;电机绕组按 GB/T 1032,根据绝缘等级(B 级≤80K,F 级≤105K)判定是否合格。
五、试验后处理
1、设备与样品复位
1.1关闭设备电源,拆除测试回路和传感器,清洁样品和测试台。1.2整理传感器和连接线,放回原位,确保下次使用时校准Y效。
2、报告生成
导出测试数据,生成包含以下内容的报告:
2.1样品信息(型号、规格、编号)、环境温度、测试时间;2.2温度 - 时间曲线、稳定状态温度、计算的温升数值;2.3判定结果(合格 / 不合格,依据的标准条款)。
六、注意事项
1、高压、大电流测试时需佩戴绝缘手套,站在绝缘垫上操作,避免触电;
2、易燃样品(如塑料外壳)测试时需配备灭火设备,防止过热起火;
3、试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噪音、异味,立即停机检查,排除故障后重新试验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温升测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,准确评估样品在额定工况下的热A全性。要想了解更详细的试验操作步骤,可随时联系河北天棋星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