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体稳态传热性能检测设备的试验操作步骤
墙体稳态传热性能检测设备的试验操作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(如 GB/T 34343-2017《建筑围护结构稳态传热性能检测方法 热流计法》),核心目标是通过J准控制检测条件、规范操作流程,确保获取符合 “稳态条件" 的Y效数据,Z终计算墙体传热系数(K值)。以下是详细试验操作步骤:
一、试验准备阶段
1、技术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
1.1明确检测墙体的基本信息:类型(外墙、分户墙等)、构造层次(如基层、保温层、饰面层)、尺寸及所在位置(朝向、楼层)。1.2勘查现场环境:排查是否存在显著热干扰源(如空调外机、暖气片、阳光直射区域、通风口),确保测点远离热桥(如门窗洞口、梁柱边缘),距离墙体边缘≥0.5m。1.3确认检测周期内的天气条件:优先选择室外温度波动较小的时段(如阴天或夜间),避免强风、暴雨等J端天气影响稳态条件。
2、设备检查与校准确认
2.1检查核心设备状态:热流传感器(外观无破损、引线完好)、温度传感器(Pt100 或热电偶,精度符合 ±0.1℃要求)、数据采集主机(电量充足、显示屏正常、存储功能完好)。2.2核查校准证书:确保传感器和主机在法定计量机构的校准Y效期内(通常校准周期为 1 年),校准项目覆盖量程内关键点位。
二、测点布置与传感器安装
1、测点数量与位置确定
1.1按标准要求布置测点:每个独立检测单元(如同一面外墙)的测点数量≥3 个,测点均匀分布在墙体代表性区域(避开局部缺陷或干扰区)。1.2标记测点位置:用记号笔在墙面标记传感器安装中心点,确保热流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对应(热流传感器覆盖墙面温度测点)。
2、热流传感器安装
2.1清洁墙面:用干布擦拭测点区域,Q除灰尘、油污,确保墙面平整(若局部不平整,可铺垫薄型导热硅胶垫填充间隙)。2.2固定传感器:热流传感器采用薄型设计(厚度≤3mm),用高温胶带或磁性吸盘紧密贴合墙面,确保传感器与墙面无空气间隙(间隙会引入额外热阻,导致测量误差)。注意传感器的热流方向标识(需与实际传热方向一致,如外墙检测时 “室外侧" 朝向室外)。
3、温度传感器安装
3.1墙面温度传感器:紧贴热流传感器的内、外侧表面(或对应墙面位置),用胶带固定,确保与墙面紧密接触,避免暴露在空气中。3.2空气温度传感器:室内、外空气温度传感器需分别置于检测墙体附近的空气环境中(距离墙面≥0.5m,避免受墙面辐射影响),室外传感器需加装遮阳、防雨罩,防止阳光直射或雨淋;室内传感器需避开热源(如灯具、电器)和气流扰动(如空调出风口)。
三、设备连接与参数设置
1、电路连接与检查
1.1连接传感器与主机:按设备说明书将热流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的引线通过屏蔽线缆接入数据采集主机的对应接口,确保接线牢固、无松动(屏蔽层需单端接地,减少电磁干扰)。1.2通电测试:开启主机电源,检查各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(热流、温度数值显示稳定,无跳变或异常值),若存在信号异常,需重新检查接线或更换传感器。
2、检测参数设置
2.1采样间隔:根据稳态监测需求设置,通常为 1~10 分钟 / 次(推荐 5 分钟,兼顾数据密度与存储容量)。2.2稳态判定阈值:按标准预设稳态条件 —— 连续 12~24 小时内,热流密度(q)波动≤±5%,且墙体两侧温差(ΔT)波动≤±5%。2.3数据存储设置:确认主机存储路径,开启自动存储功能,确保数据无间断记录。
四、环境控制与稳态监测
1、检测环境控制
1.1室内环境稳定:关闭检测区域的门窗,避免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(如空调、风扇),保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(波动≤±1℃/h);若为分户墙检测,需确保两侧房间温度差异稳定(通常≥5℃)。1.2室外干扰隔离:室外测点区域若有强风,可搭建临时防风屏障(低导热材料),减少气流对墙面热交换的影响;避M检测期间墙面被阳光直射(可遮挡或选择夜间检测)。1.3记录环境参数:同步记录检测期间的室外风速、日照强度、室内外温湿度等,作为数据修正的依据(如风速>0.5m/s 时需评估对热流的影响)。
2、稳态条件监测与判定
2.1实时观察数据:通过主机显示屏或配套软件实时监控热流密度、墙面温差、空气温差的变化曲线,记录数据波动情况。2.2满足稳态要求:当连续 12~24 小时内,热流密度波动≤±5% 且温差波动≤±5% 时,判定达到稳态条件,可停止监测;若未满足,需延长监测时间(Z长不超过 72 小时),直至稳态达成。2.3异常处理:若出现传感器脱落、数据跳变、电源故障等异常,需立即停机检查,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监测(需重新计算稳态持续时间)。
五、数据记录与处理
1、原始数据采集
1.1导出完整数据:稳态达成后,通过 UsB、蓝牙或数据线将主机存储的原始数据(含热流、各温度测点数值、采样时间)导出至计算机,格式为 Excel 或 CSV。1.2记录关键信息:同步记录检测日期、时间、墙体信息、测点位置、环境参数(风速、日照、室内外温度)、设备型号及校准信息等,作为报告依据。
2、数据计算与Y效性判定
2.1计算传热系数:根据稳态阶段的Y效数据,按公式 计算(
为稳态热流密度平均值,
为墙体两侧平均温差)。2.2数据Y效性检查:剔除异常值(如因干扰导致的瞬时跳变数据),确保参与计算的数据均来自稳态持续阶段;若稳态持续时间不足或数据波动超阈值,需判定检测无效并重新试验。
六、试验收尾与报告编制
1、设备拆除与现场整理
1.1A全拆除设备:关闭主机电源,断开传感器接线,小心拆除热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(避免损坏传感器),清理墙面残留胶带或痕迹。1.2设备收纳:将传感器、主机、线缆等按规范收纳,检查设备完好性,为下次使用做准备。
2、检测报告编制
2.1报告内容需符合标准要求:包括工程概况、检测依据(如 GB/T 34343-2017)、设备信息、测点布置图、稳态数据曲线、计算过程、传热系数结果、环境影响分析及结论等。2.2报告审核:确保数据记录完整、计算无误、结论明确,经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字后归档。
七、关键注意事项
1、传感器安装的紧密性是核心:热流传感器与墙面的空气间隙会显著增大测量误差,需严格控制安装质量。
2、稳态条件是结果Y效性的前提:务必确保热流和温差波动满足标准阈值,避免因急于结束试验导致数据无效。
3、环境干扰需全程控制:检测期间需持续监测室内外环境变化,B要时采取隔离措施,减少外界干扰对稳态的破坏。
八、总结
通过以上规范操作,可确保墙体稳态传热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为建筑节能评估、保温工程质量验收提供科学依据。要想了解更详细的试验操作步骤,可随时联系河北天棋星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。